当前位置 : 首页 > 行业资讯

守住记忆留存风貌传承文脉唤起乡愁老建筑的新故事

来源 :扬州日报-扬州网 2023-08-04 10:37:46

近日,省工信厅编制出版了《江苏省工业博物馆地图》,扬州有4家工业博物馆入围。这4家工业博物馆的入围,唤起了一代人的尘封记忆,让不少老扬州想起以前的“两爿半厂”。而“两爿半厂”现在唯有麦粉厂旧址矗立在古运河边,它是扬州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,见证着一代代扬州人用汗水浇灌青春,用奋斗书写韶华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那么,扬州老建筑是如何“变身”为工业博物馆的?老建筑保护利用的背后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,为您讲述——

留存历史风貌

老建筑“变身”工业博物馆

馥园

传统作坊成东关街一大『靓』点

“这次入围《江苏省工业博物馆地图》的谢馥春馥园博物馆,不仅是东关街上的一个亮丽景点,更是扬州对重点工业建筑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。”记者采访时,城控集团名城公司的专家介绍说。

馥园位于谢馥春旧址上。拥有190多年历史的化妆品企业“谢馥春”,位于东关街243号,由谢宏业创立于道光十年(1830),是我市的著名老字号,在我国化妆品史上也有重要地位。谢馥春香粉铺生产的“谢馥春化妆品”名扬海内外,其1915年就与“茅台酒”同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,成为当时国际化妆品著名品牌。“谢馥春”是我国现存最老的化妆品企业,还被评为“全国300家重点保护品牌”,2006年荣获商务部首批“中华老字号”称号。

2007年,我市启动东关历史街区综合整治二期工程,当时确定了“双东”改造“一片十点”的建设任务,其中就有谢馥春改造。据城控集团名城公司的负责同志回忆,谢馥春“馥园”中谢氏老宅的修缮是根据原有建筑和谢家后人的回忆进行修复的,建筑恢复了历史原貌,同时兴建了前厅、门楼等建筑。2008年国庆前,谢馥春“馥园”马头墙、木地板、花格窗的明清建筑便重新再现,谢氏老宅恢复了往日的风采。谢氏老宅为前后两进、两侧厢房的“连体四合院”格局,明三暗四门套门,每进房屋7间。站在花厅内,可看到南侧的花园假山、水池鲜花。修缮改造后的“馥园”分为“序馆”、“粉黛楼”和“谢馥春馆”三个部分,包括牡丹厅、天香楼、生产示范区、谢氏老宅和香粉铺等。“序馆”体现了扬州古典建筑特色,庄重而神秘;“粉黛楼”位于二楼,陈列形神各具的“扬州十二粉黛”;“谢馥春馆”一方面重点陈列戴氏、陈氏等创业持家型扬州粉黛,一方面陈列“香、粉、油、胭脂、眉黛”等产品。

经过10多年的保护和利用,如今的“谢馥春”已经从“传统作坊”华丽变身为东关街上的亮丽景点,还可以在馥园中观看《千秋粉黛》表演,欣赏扬州的传统曲艺,领略扬州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扬大师生设计的魏源故居效果图。

麦粉厂旧址

『两爿半厂』是唯一现存工业遗迹

除“馥园”外,“两爿半厂”中的扬州麦粉厂也能唤起老扬州的记忆。

从东关街东侧的东关古渡沿着泰州路驱车向北1公里左右,便可以看到古色古香、风格独特的高楼,屹立在古运河边,这里就是扬州麦粉厂旧址。

扬州近代工业以“两爿半厂”为标志,即振扬电厂、扬州麦粉厂与汉兴祥蛋厂。电厂、麦粉厂常年开工,蛋厂只能季节性生产,一年中要停产半年,故称“两爿半厂”。

扬州麦粉厂旧址位于便益门外古运河西岸高桥南街2号、古运河西岸,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创办的高邮裕亨麦粉厂,1931年因高邮城遭洪水,戴姓业主将厂址迁移扬州,并易名为扬州面粉厂兴记股份有限公司,建砖木结构五层楼厂房一座,时为扬州城的第一高大建筑。抗日战争期间为侵华日军控制。新中国成立后,扬州麦粉厂成为扬州粉面工业主要厂家,1954年9月公私合营后,企业规模明显扩大。1983年,扬州麦粉厂生产的绿寿桃牌标准粉和特制粉,分别被评为商业部质量信得过产品和江苏省优质产品。

后来扬州对古运河两岸实施改造,打造古运河风光带,为长期遭受水患的沿河居民改善住房条件。虽然拆除了不少沿河房屋建筑,但麦粉厂却被完好保护下来。2001年,原麦粉厂厂房经维修后改为扬州工业博物馆。2022年,麦粉厂厂房还再次被修缮维护。

如今的麦粉厂厂房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,呈现独特的民国气息。整个建筑呈规整的四方形,共五层楼,砖木结构,底层中间有一座拱形门,当年麦粉厂工人由此出入。2001年,扬州麦粉厂旧址被列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,201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。“扬州麦粉厂是扬州近代工业的标志,见证了扬州工业变迁发展,其旧址是扬州现存的唯一工业遗迹。”专家说。

扬州冶金厂的红砖建筑。

守住城市记忆

老建筑保护薪火相传

工业建筑都得到了如此保护利用,扬州城区更有众多的老建筑得到了保护修缮,重获新生。近年来,扬州投入资金,长乐客栈、街南书屋、汪鲁门盐商住宅、吴道台宅、阮家祠堂、盐宗庙、卢氏盐商住宅等众多老建筑得以修缮,再现芳容。这背后,不仅有扬州古城保护工作者、建设者的默默奉献,更流淌着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心血。

陈从周 首次对扬州园林古建筑进行测绘

众所周知,何园内片石山房是石涛留在扬州的叠石孤本,但却鲜有人知片石山房是如何被发现的。上世纪50年代,扬州市政府与同济大学达成了多项城市规划的合作项目,古建筑园林专家、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被聘为扬州园林顾问。1957年2月1日,陈从周带领同济大学师生来扬,扬州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师生的协助下,在江苏省率先制订了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,确定了城市的文教性质和产业布局,特别是工业区的布局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区的保护,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陈从周同时发现了石涛叠石遗作片石山房。后来,陈从周和黄汉侯、朱荔孙、朱江等人又去过几次何园,在那里考证研究片石山房,并进行了实地测绘,绘制了片石山房假山的平面图和里面图,拍摄了多张照片。1962年的《文物》杂志上,陈从周发表了《扬州片石山房——石涛叠山作品》,正式对外发布了片石山房是石涛叠石遗作,并称之为“人间孤本”。

据城建专家回忆,1961年7月,陈从周率领同济大学64届学生来扬州实习,首次对扬州园林古建筑做了大量测绘,并用借来的相机拍摄一批照片,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,特别是部分测绘的历史建筑已在随后的岁月中毁坏、消失,这份资料就成为唯一的测绘档案,对扬州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扬大师生设计的梅花书院效果图。

阮仪三 为家乡城市建设建言献策

阮仪三是“三朝阁老、国学大师”阮元的后代,同济大学教授,全国园林古迹研究大师,被誉为“古城保护神”。2003年12月9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阮仪三及周庄等6个江南水乡古镇颁发了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,阮仪三成为中国建筑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。

上世纪80年代以后,扬州成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阮仪三也十分关注故乡扬州的古城保护。作为扬州政府部门的城建规划顾问,他为扬州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建言献策。1990年,扬州开始修订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(1996-2010),提出保护古城和跳出古城、建设新城的“西进南下”的城市发展战略。阮仪三经常提到扬州古城保护的成功案例,他认为,扬州顺应民间对于老城小巷的乡情依恋,在相关法规约束下,采用政府补贴和居民参与相结合的方法,在老城改造中起到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。几十年来,扬州在名城保护规划体系编制、大遗址发掘与展示、保护机构创新、保护法规立法、各类文保建筑修缮利用、历史街区人居改善和传统街巷微更新等方面,走在了全国前列。

扬农集团的冷却塔。

扬大师生 20多年为扬州古建筑打造“基因库”
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很多富含时代韵味的历史建筑逐渐被遗忘,其价值与意义难以得到体现。为此,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“古建筑测绘”团队的志愿者们利用暑期,对老城区的名人故居老建筑等展开测绘与分析,整理出这些历史建筑的现状,还绘制出详细的建筑平面、立面、剖面图以及建筑三维立体数字模型,为扬州历史建筑的整修提供详实的资料。

早在1999年,该校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建新副教授就带领建筑系的学生们,对扬州的古建筑开展测绘工作,由于参与勘测的老师和学生平时要上课,所以这项工作基本上都安排在高温的暑假期间。他们冒着酷暑,先后对扬州城内的吴道台宅第、贾园、廖可亭盐商住宅、何园、个园等众多著名古建筑进行了测量,并逐步将扬州古城区的百余座古建筑“移入”电脑数据库中,打造“基因库”,为扬州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精确数据资料,前后有3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。20多年的辛劳,汇集成一本《扬州历史建筑测绘图集》,该图集共收录扬州城区现存历史建筑百余处,包含商业、工厂、店铺、民居等建筑类型,以古代盐商的住宅最为典型,基本涵盖了市区内所有重要文物保护单位。“市内传统建筑周边环境复杂,现代工具无法施展,只能使用最基本的人工测量。这让我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、行之有效的测绘方法和程序。”张建新介绍说,“只有通过测绘获得最直观的材料,才能进一步规范和改善古建筑保护工程。”

近几年,学生们对扬州古城保护工作又进行了升级,将扬州的古建筑保护融入毕业设计之中,先后为扬州南门地块保护与更新、大舞台地段规划与建筑设计、瓜洲滨江锻压机床厂更新再利用、小秦淮河广陵印刷厂地段活化利用、魏源故居、梅花书院等城区老建筑区域保护利用进行规划设计,为扬州的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献计献策。

孔生 文/图 王鹏 手绘

链接

运河风光带串起粒粒工业遗珠

在扬州运河边,还有不少工业老建筑被予以保护利用,成为运河边的新景观。

●在文峰寺旁的古运河边,扬农集团的大部分厂房和生产设备已被拆除,但依然保留了几幢建筑,独具特色的冷却塔上还绘制了风景画,成为古运河边上的一道亮丽风景。

●在通扬桥附近、扬州冶金厂的地块上,虽然建设起了一幢幢新楼房,但几幢红砖建筑依然被保护并加以利用。

●在古运河边的南河下,扬州723所富有特色的老建筑,依然高立在古运河边。

●在渡江桥南,虽然附近的建筑已经拆除,但见证城市交通航运发展的两幢老建筑,依然被保留了下来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

返回顶部